第一百一十四章:分兵之议_皇兄何故造反?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一百一十四章:分兵之议

第(3/3)页

动。”

  “至于诸隘口兵力不足一事,兵部已紧急从南直隶,河南等地调遣大军五万,半月之内即可到达。”

  “为防虏贼劫掠,可命紫荆等要塞之城,暂且收拢各隘口百姓,贼来则暂避之,待大军一到,可解兵力之急。”

  这就是文臣和勋戚的不同之处了,对于赵荣来说,他更关心的是边将的人心,希望能够尽量多的保证边将的生存环境。

  而于谦就冷酷的多,他考虑的是大局!

  分兵固然有利于安稳人心,但是同时也是要冒风险的。

  按照赵荣的说法,七处通人马的隘口各增兵一千五百人,二十九处通人不同马的隘口各增兵五百人,基本上也就把这三万人拆的剩不了多少了。

  一旦这个时候,也先大举来攻,以主力攻一处。

  那么原本集中机动的大军散落各处,一时之间难以调集统御起来,很容易被人各个击破。

  要知道,军队一旦分散到各个隘口,势必要将调兵权下放到各个隘口的守将手中。

  相对于如今统一在一名主将的麾下统一调动,效率绝不可同日而语。

  所以于谦的意思很明白,百姓可以暂时迁到紫荆,居庸等坚城暂避。

  至于守将,则要继续坚持守城,以待朝廷从关内调集的援军到达。

  不过赵荣也不是那么容易退让的,他上前一步,站到于谦的面前,同样道。

  “且不谈这半月之内,若也先再遣小股游骑烧杀掳掠,该当如何。”

  “单说南直隶等地之兵员,久在关内,操练不行,骤然到边境戍守,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熟悉环境?”

  “瓦剌善骑战,多以劫掠为主,他们又是否能够适应于瓦剌的战法?”

  “自关内调兵,哪有就地调兵来的速度快,且守城稳妥?”

  说罢,赵荣转向上首的天子,开口道。

  “陛下,五处隘口守将弃城,足可见边境将士人心已然十分不稳,若长此以往,我各处守军士气低落,必一触即溃,故臣以为,当分兵各处,提振人心,方能安稳士气,令守将能誓死守城。”

  这应当算是,自土木之变以来,勋戚头一次在国政大事上,如此强硬的发声。

  赵荣虽然资历不足,但是到底是正经的五军都督府都督,而且执掌的是最为重要的中军都督府。

  论身份,他的确可以和于谦这个兵部尚书相媲美,何况他身后站着的是整个靖难勋戚。

  退让了这么久,终于在这件事情上,勋戚强硬了一次。

  一文一武两位高级大臣,意见相左相持不下,自然要由天子来裁决。

  于是众臣都将目光放在了上首沉吟的天子身上……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biqivge.cc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