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3章 乱起来_鸣蝉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103章 乱起来

第(2/3)页

完,问:“粮仓有多少仓窑,大窑多少,中窑多少,小窑多少?”

        他声音平静,不辨喜怒。

        主管冷汗直冒,颤声答道:“回大人,于庄仓有大窑十口,中窑三十口,小窑五十二口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谢嘉琅注视着主管,目光清明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大窑可储粮万石,中窑、小窑,多则六七千石,少的也有千石,十口大窑,三十口中窑,五十二口小窑,谷九年,米五年,年年入库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他顿一下,皱眉问:“存粮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主管等人面无人色,吓得说不出话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谢嘉琅抬脚跨过瘫软的两人,吩咐随从:“记下还有多少存粮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随从应声,拿着纸笔往仓窑奔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吕鹏带走主管看押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等他们锁上门,看守粮仓的士兵才反应过来,知道主管被抓了,士兵冲到院子里,气势汹汹。

        吕鹏冷笑,抬刀上前,表明身份,喝道:“于庄仓主管玩忽职守,罪无可恕,被我们大人关押起来,物证已经送往京师了。大人谅你们不知情,不追究你们的过错,你们回去听候指示,可以将功补过,谁敢上前一步,先问问我的刀答不答应!”

        今天下雨,刚好主管全都躲懒在屋子里吃酒,都被带下去了,士兵们群龙无首,畏于谢嘉琅的身份和吕鹏手里的刀,不敢放肆,面面相觑一会儿,一哄而散。

        谢嘉琅没有多做停留,检查仓窑,确认没有多少存粮,带着账册离开,去往县城。

        吕鹏担心知县狗急跳墙,派人来杀人灭口,一直紧跟在谢嘉琅身边,手里握着刀。

        像于庄仓这样的粮仓,他们已经查了好几处,不管账本做得多漂亮,仓窑都空空荡荡。有些粮仓主管反抗激烈,让属下带着士兵偷袭他们,幸亏他们早有防备,走得又快,才没让那些人得手。

        不想一路平安,没有人过来阻拦他们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直奔县衙,到了地方,发现县衙乱成一团,知县得知谢嘉琅抓了粮仓主管,二话不说,逃之夭夭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于庄县的县丞捧着知县的官印上前请罪。

        吕鹏收刀,骂道:“无胆鼠辈!”

        随从分头去忙,吕鹏走进县衙二堂知县的书房,把所有信件、账册一包袱卷起来,送到谢嘉琅跟前。

        谢嘉琅翻看账册和信件,眉头紧锁。

        吕鹏看他面色越来越严峻,出声问:“是不是担心知县去搬救兵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谢嘉琅摇头,沉吟片刻,抬眸望向嘉县方向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河东要乱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语气沉重。

        吕鹏被他郑重的语气吓了一跳,目瞪口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因为水患?河东是已经乱了,不过汪侍郎和你不是已经奉旨来治理水患了吗?汪侍郎去嘉县守堤、安置灾民,你想办法就近运粮、平抑粮价,再去和汪侍郎汇合……等水患过了,流民找到安身之所,乱象也就平息了,像咱们江州一样,每次决堤都要闹一次灾,小乱有,不会出什么大乱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吕鹏分析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谢嘉琅的脸色没有缓和,“离京前,皇上给我看了各地请求赈灾的奏报,上面所写灾情严峻,形势刻不容缓,来河东后,所有渡口被封,村庄和县城百姓全都被驱赶离开故地,粮价飞涨,流言沸沸扬扬,情势和那些奏报上所写一致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奏报没有问题,不寻常的是那些送到御前的奏报好像送得太早、太及时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谢嘉琅在平州城做了一年地方官,对地方上的一些弊端有所了解,先前他没有怀疑嘉县的奏报,一心思索怎么平抑粮价,但是这一路所见,他隐隐察觉到有些不对劲。

        看完知县的账册和信件,他更觉得忧虑,从信件来看,知县、主管和富商勾结,每年都靠粮仓中饱私囊,不过一直做得隐秘小心,直到几个月前,存粮才大批被运走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他几座粮仓的情况差不多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夜之间,所有粮仓主管和年年囤积粮食的富商突然同时胃口变大,太过蹊跷。

        粮食被运到哪里去了?

        所有线索表明,有人想让河东乱起来,灾情是引子,他们要把水搅得更浑。皇上派钦差主持赈灾,也在他们的谋算之中。

        谢嘉琅眉头不展,提笔写了封信,“给汪侍郎送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仍不放心,对随从道,“提醒侍郎大人,以安为先,以稳为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随从应声,找了匹快马,带着信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吕鹏咋舌不已:“姓汪的看你不顺眼,你不躲着他,还提醒他,姓汪的不仅不会领情,还要怪你张狂,想教他做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奉旨协助汪侍郎,提醒他是我的职责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谢嘉琅平静地道。

        且不说办不好差事他们都要担责,假如河东真的大乱,受苦的还是流离失所的百姓。

        随从带着信赶往嘉县,到一处路口时,被拦住去路。

        路口有人把守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县官有令,河堤危急,本县所有青壮力夫都要去守堤坝,逃役者严惩不贷!你是哪里人?怎么没去河堤?”

        随从取出文书,道自己赶着给钦差大人送信。

        拦路的人检查完文书,悻悻地放行。

        随从离开后不久,一支五六十人的队伍经过,队伍中有老有少,有男有女,都是寻常百姓。

        路口把守的人拦住他们,不由分说,将青壮男人拉走,不从者一顿毒打,队伍后面的人见状,四散而逃,老弱妇孺茫然四顾,哭声震天。

        凄凉无助的哭声里,一匹快马疾驰而来,路口的人刚要拦,马上的人亮出一张腰牌,拦路人慌忙让开道路。

        快马径直奔至一处驿站大门前,马背上的人跳下马,找驿丞打听张都指挥使是不是在这里。
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biqivge.cc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