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6章 不听话_鸣蝉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86章 不听话

第(1/3)页

崔季鸣告诉李恒,  那种药无色无味,不会被人发现,也不会给服下的人带来任何痛苦。

        困在冷宫中的李恒不是很在乎,其他人的死活,  不能在他心底掀起波澜。

        死人他见多了,  在他看来,  这个女子只是个陌生人罢了,  她是他无能为力的耻辱象征,  他从未把她当成妻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她就算死了,他也不会在意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恒闭上眼睛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声脆响,  瓷碗落在地上,骨碌碌转了一大圈,  滚进墙角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恒皱眉回头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是一眨眼间,  女子面如金纸,脸上浮起密密麻麻的冷汗,  神情痛苦,  蜷缩着躺倒在地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恒瞳孔微张。

        地上的女子浑身发抖,  痉挛,  整个人因为巨大的痛苦缩成一团。

        很快,她不动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像围场里被射中的猎物,挣扎一番后,迎来它的死亡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恒脸色慢慢灰白,袖中的手指冰凉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呆呆地坐着,  忽然起身,  一瘸一拐地靠近女子,  俯身,  发凉的指尖轻轻地碰一下女子的肩膀。

        她颤抖着,  发出一声痛苦的呢喃,颤抖的手伸出,用尽全身力气紧紧攥住李恒的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殿下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她很疼,疼得浑身骨头都在发颤,嘴里一直唤着李恒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恒搂着她,感觉到生命从怀中这副温软的身躯中一点点流逝。

        崔季鸣他们不是说这药不会让人痛苦吗?

        她想说什么?

        李恒一动不动。

        女子在他怀中抬起脸,面色苍白,漆黑的杏眸看着他,气若游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殿下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她双眉皱成一团,忍着强烈的痛楚,眸子直直地盯着他,一声一声执着地呼唤。

        她到底想说什么?

        李恒低下头。

        女子虚弱、发颤的声音慢慢变得清晰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殿下……小心……可能有毒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她在提醒他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她在痛苦中第一件想到的事,是她以为自己将要死去,疼得意识模糊中最清晰、最执着的念头。

        殿下,小心啊!

        而李恒,根本不在意她是死是活。

        她喝下的药,是在他的默许中送进来的。崔季鸣再三警告他,任何人都不值得信任,她是被送进宫的,谁知道她是敌是友?

        一颗棋子罢了,无足轻重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恒一语不发,双臂收紧,抱着女子,枯坐一夜。

        她疼了很久,但是没有死。

        翌日,太医来为她诊脉,什么都没瞧出来,只道她可能是脾胃不和,吃坏了肚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她很快好了,觉得自己小题大做,胡乱猜疑,有点不好意思:“我昨天真的好疼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恒捡起墙角的那只绿色瓷碗,摔碎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宫室里一片昏暗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恒在剧烈的心悸中醒来,汗水泅湿里衣。

        黑暗中,他两道锐利的目光望向墙角。

        梦里的一些东西模糊不清,而有些东西又清晰得像是刻在他脑海里,他记得那只绿色瓷碗上葡萄藤蔓的纹路,记得墙角每一块方砖上的灰尘和斑痕……

        一切都发生过。

        此刻,那里空空荡荡,没有绿色的瓷碗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双手颤抖,捂住自己的额头。

        难怪她会恨他,难怪她冷冷地说再也不想看到他……他冷漠地对待她,不管她的死活……

        不能再这么隐忍下去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次,在这些还没发生前,他得想办法找到她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恒抬起脸,凤眸里燃烧着灼灼的光。

        岭南送回京师几封信,崔氏族人抵达当地后,不适应那边的气候,族中女眷和孩子接连病倒。

        张鸿写信给朋友,托他们帮忙照顾崔氏族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信刚送出去,张老太爷怒极,直接给禁卫军那边递了牌子,把孙子关在家中。

        张鸿自小顽劣,常被老爷子罚紧闭,从容不迫地叫书童给他搜罗来一堆新书,待在房里看书,等着祖父气消。

        看完第一本书时,心腹带来一个消息:“公子,八皇子成了个瘸子!”

        张鸿呆住,“不是重新接好了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心腹道:“还是瘸了,八皇子急着走路,没有修养好……今天皇上召见八皇子,他一瘸一拐进殿,所有人都看见了。三皇子不信,在八皇子回去的时候故意纵马,八皇子跌倒了,马蹄要落到身上了都没爬开,被踩得吐了血,圣上震怒。现在京里都在传,说八皇子真的废了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张鸿手里的书落地。

        平州城位于长城以南,黄河西岸,东连河东道,再往北,是西军驻扎屯兵之所,都督府之外,部落势力犬牙交错。

        前朝末年,藩镇割据,群雄并起,河西多战事,平州城曾为战场。这几年边境没有大的战事,即使偶尔有敌寇边,也不会打到平州城。

        谢嘉琅带着文书官印赴任,他如今声名远播,又得皇帝赠玉,经过哪里,当地的官员都设宴款待,争相与他结交,每到一地,富家豪族都赶来送礼。

        离开河东道以后,谢嘉琅让青阳收起文书官印,两人扮成寻常远游的主仆,专心赶路,不去拜访当地官员。

        官员豪族一计不成,干脆派人整天守在官道必经之处,见到像谢嘉琅的人就上前询问,索要文书证明身份。

        谢嘉琅被几个消息灵通的官员认了出来,再路过繁华市镇时并不进入,只让青阳去补充一些干粮。

        各地官员和豪族不知道他的行踪,只能失望地叹息。

        谢嘉琅继续跋涉,为避开各地趋炎附势的官员,主仆两个尽量远离人多的市集,常常风餐露宿。

        接着往北,山道荒无人烟,崎岖难行,此时已是骄阳似火、沉李浮瓜的酷暑时节,越往平州城的方向走,草木稀疏,日照酷烈,主仆两人艰难跋涉,都晒黑了不少。

        终于抵达平州城外官道的驿站时,驿丞看过文书官印,望着眼前眉眼严肃、风尘仆仆、只带了些衣物和书本的新任知县,惊得目瞪口呆。

        县衙里鸡飞狗跳,皂吏、典吏急忙赶出城迎接。

        知县总揽民政、劝课农桑、平觉诉讼,县丞为副手,掌出纳官物,处理文书,县尉负责缉私捕盗。

        谢嘉琅入城,和县丞办理交接。本地富商听说知县大人来了,递帖子说早闻他名声,钦佩不已,在城中酒楼预备了席面,要为他接风,他一概推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县丞和县尉观他行事有度,态度坚决,刚到城中就立刻接手公务,不是贪图享受之人,不敢怠慢,报告本县人口,交上整理好的花名册,站在堂前听差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时刚好有典吏进来请示夏税的事,谢嘉琅把典吏叫过去询问,很快给出指令。

        县丞心里暗暗吃惊,从谢嘉琅给出的指令来看,他显然已经对平州城的人口、地貌、民风民情了如指掌,看来这位新知县名不虚传,这一路不仅阅遍平州城县志,还可能先在城里城外暗中察访了一圈。

        知县拒绝酒席,城中富商惴惴不安,派人打听知县的性情、家世、人品。知县是一地最高长官,什么都管,他们要在知县手底下讨生活,得摸清楚这尊佛爷的脾性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没等富商们打听清楚,谢嘉琅已经接手平州城事务,当天就处罚了一个在征收夏税时强占百姓房屋的粮官。

        新官上任三把火,这位官老爷还是个敢弹劾长公主的愣头青。

        肥得流油的富商们瑟瑟发抖。

        谢嘉琅没有让富商们失望,很快,夏税粮官带着丈量工具出现在豪家大族的田间地头,要丈量这一年新增的田地。

    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biqivge.cc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