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百七十章:儒家和孔家_我家后门能到明末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两百七十章:儒家和孔家

第(2/3)页


  孔衍植笑着谄媚的连连回话。
  ……
  这里的消息很快传了回去,孙杰也知道了这个事情。
  御书房中,文官齐聚。
  “诸位,对于孔家,你们如何看待?!”
  孙杰坐在上位,看着前方的官员,开口问道。
  孔家就是一个毒瘤,他忠心的只是“衍圣公”这个官位,而不是这片土地。
  他不管谁当皇帝,只要在这片土地上,都能得到他们的支持。
  孔家的罪行不说罄竹难书,也是恶行累累。
  号称孔半城,半个曲阜都是他家的产业。
  换句话说,曲阜的普通老百姓,大部分都是给孔家打工。
  风调雨顺还好,稍微有个问题,百姓们流离失所,困苦难熬。
  孔家可不会因为仁德,从而救济百姓,更多的是趁机兼并土地。
  一个靠着到处磕头的家族,绵延几千年,真是一个蛀虫。
  虽然以后会有“打倒孔家店”的行动,但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动摇孔家的根基。
  民国时期,孔子第七十五世孙把持民国财政。哪怕是光头,也要让三分薄面。
  坐在上位的孙杰脑海中闪过一桩桩关于孔家的事。
  下方的百官们,也都是沉默状态,没有一个人率先开口。
  对于他们来讲,孔家还真不好处理。
  一般来讲,对待孔家应该像之前那样,给他们一个清闲的官位,让他们去当泥菩萨。
  可是,现在孙杰的态度明显不是这样。
  因为之前没有透露过自己的想法,所以这些官员们心里也没有底,不知道该说些什么。
  沉默了许久之后孙传庭率先开口了。
  他站了出来,说道:“至圣先师孔子创建儒道,功劳泼天。所谓儒,便是继承周礼,以周礼为基础。
  正因为儒道,所以才能传承至今,所以才能有千百年的辉煌!”
  不可否认,儒家的功劳确实很大。
  但儒家是儒家,孔家是孔家,这是两码子事,不能一概而论。
  “不过,孔家至今不法事数不胜数,宋金、前元,孔家不知有汉,而面北臣服于腥膻。
  孔家自诩道德典范,宋末之际,不如文忠烈,亦不如陆忠烈。
  抗元不见孔家,早已委身腥膻,实属弃国背君!”
  孙传庭一脸平静的说道。
  他没有过分的贬低,也没有过分的追捧,在陈述一件事实。
  事实上,孔家做的那些事情,和孙传庭说的差不多。
  当年金兵南下时,衍圣公孔端友南下,成为孔氏南宗衍圣公。
  但孔端友的同父异母弟弟孔端操,却主动投降金军,成为北宗之始。
  蒙古、金、南宋三国并立时,天下竟然出现了三个衍圣公。
  投降蒙古的孔之全,还曾跟随蒙古军队与南宋交战,并为蒙古人战死。
  淳祐十二年,投降蒙古的衍圣公孔元措去世,孔子家族后人拉开了一场“衍圣公”争夺战,为了能够得到衍圣公的职位,孔家后人不知道什么是风骨,不知道什么是气节,争相向忽必烈撒娇,争相卖主求荣。
  当时的忽必烈哈哈大笑:“尔等皆回,务要竭力苦读,若果有才华,朕方能封官”。
  建奴进关之后,顺治刚在北京登基,而被崇祯册封的衍圣公孔衍植,就迫不及待的发来一份《初进表文》,歌颂顺治“承天御极,以德绥民”,“六宇共戴神君”,“八荒咸歌圣帝”等。
  一桩桩,一件件,丝毫看不到孔家对这片土地的忠心。
  他们想要的,只有荣华富贵。
  “臣以为,孔家应该慎重对待。孔家毕竟是至圣先师的后代,若是太过苛责,恐怕会让天下人耻笑!”
  寇礼站了出来,说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  儒家根深蒂固,影响了这个天下几千年,寇礼能说出这些话也不意外。
  卢象升当下就站出来反驳:“孔家算什么东西?当年我和建奴拼命时,孔家在哪里?当年朝廷缺乏饷银时,孔家在哪里?
  不过是吸血虫,蚂蟥水蛭一般的人,哪里还需要什么慎重对待!”
  ……
  御书房中的这些官员都开始踊跃发言,大体上分为两派。
  善待派和苛责派。
  令人疑惑的是,善待派的官员大部分都是从一开始就跟随孙杰的官员,苛责派基本上都是从明朝那边过来的官员。
  其实也不难理解,从一开始就跟随孙杰的那些官员基本上都是陕西籍,和山东相距遥远,几乎没和孔家有过什么交集,也没有什么利益纠缠,对孔家做的那些事,并不太感兴趣。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biqivge.cc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