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百六十章:新一轮攻势_我家后门能到明末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两百六十章:新一轮攻势

第(2/3)页

行,没什么问题!”
  孙杰将手中数学试卷放下,随后又翻其他科目的试卷。
  考试科目有国学、史学、数学、化学、物理等,试题来源基本上都是孙杰改编的现代课本。
  这些试卷会在审查完毕之后,交由教育部刊印。
  在考试之前,禁止启封。
  各地的中学,开设的时间也已经有好几年了,毕业生的数量也足够可观。
  反对取消科举制度的声音在孙杰的领地之内不大,那些固执的士绅,基本上都在上次的清洗中被洗掉了。
  剩下来的这些人,基本上不会反对孙杰定下来的政策。
 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,那就是孙杰找到了合适的替代品。
  士绅们真的就喜欢皓首穷经钻研学问吗?
  当然了,士人这么多,不排除有这样的人,但更多的人,最主要的目标,就是通过科举,通过四书五经来当官。
  对于他们而言,四书五经和科举,是用来达成自己当官梦的一个工具。
  这样的人,不会太在乎科举和大考的区别,他们只在乎自己能不能考上,又或者说自己的孩子能不能考上。
  程朱理学之所以会成为明朝的显学,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大明朝廷的推行。
  思维活泛的人,在孙杰刚开始改革时,就已经开始接受新的知识了。
  孙杰的屠刀还带着血,反抗就是死,要是积极接受新知识,说不定还能在大变之后争取一席之地。
  大秦大学刚刚成立,孙杰就成立了大秦大学出版社,主要出版中学书籍以及教辅资料。
  这些东西,可以在市面上轻松找到,即便是那些没有上学的学生,依旧可以学习。
  ......
  凤翔府,这个曾经出过士绅叛乱的地方,如今已经大变样。
  那些不服从孙杰的士绅,基本上全都被清洗掉了,他们手中的田地,也全都发给了百姓。
  后来,这里建立起了很多学校,为这个贫穷的地方带来不少曙光。
  但是,这些教师的水平有限,国学史学这些文科类的还行,理科类的就够呛了。
  在凤翔府境内的一个小山村中,一个十六岁出头的少年背着满是补丁的布袋子,站在自家门口。
  他的父母站在他的面前,不停的叮嘱着。
  少年的年龄不大,但是常年的劳作让他看上去比同龄人大上不少。
  一双手上,关节粗大,茧子厚重,不像是拿笔的手,更像是抓铁锹把的手。
  他家本是凤翔府的一个佃户,后来孙杰给他们发了土地。
  日子渐渐的好了,他爸爸就把他送到了学堂。
  苦什么不能苦孩子,穷什么不能穷教育。
  好在少年刻苦认真,确实有天赋,如今已经拿到了中学的毕业证。
  在这个学历普遍很差的年代,高中学历就能赚钱,就能找到好工作,可少年还是想试试,去长安参加大考,想再进一步。
  少年的父母没有阻止,他们尽全力支持。
  “这次去长安考试,花费要不少,这是爹这么多年攒下来,专门给你娶媳妇用的,今天爹就先拿出来,至于以后娶媳妇的钱,爹再赚!”
  少年的父亲从怀里取出一个破旧的布袋子,小心翼翼的将布袋子一层一层的打开,取出了里面的银元。
  银元不是很多,只有五个左右,可这却是他们半辈子心血。
  “要不说还是当今陛下体恤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,免了很多赋税,每年的粮税也很低,一年到头,还能剩下不少,要不然,我可攒不下这么多的钱。
  你在凤翔府读中学的这几年中,几乎不花家里的钱,朝廷会补贴你的学费,至于你的伙食费,也费不了几个钱......
  这都是朝廷的恩典,你要牢牢的记在心中,以后可要好好地报答朝廷,报答当今陛下。
  出门在外,要万分小心......”
  父母的唠叨总是那样的漫长,少年静静的站在父亲的面前,静静的听着。
  “穷家富路,到了长安,找个好地方住下来,不要委屈了自己!”
  父亲将手中的钱交给了少年,少年接过钱,放在自己最里面的口袋中。
  “今天你三叔要去一趟凤翔府,到时候你坐着他的牛车,我都已经打过招呼了......”
  说话之间,一辆牛车停在了家门口。
  少年一眼就认出了他三叔。
  这里距离凤翔府不是很远,坐牛车也花费不了多长时间。
  到了凤翔之后,就会有专门的卡车,前来接他们。
  少年凭借着准考证就可以上车,不需要路费,一路全由朝廷负责。
  少年坐上了牛车,朝着凤翔府而去。
  少年走后,他的父母又扛起锄头准备下地,当他们来到田间地头时,邻居坐在他家的田埂上,笑嘻嘻的问:“老三啊,你家孩子今年绝对能考上,绝对是个状元郎!”
  男人漏出憨厚的笑容,“借你吉言,要是考上了,就摆宴吃席。”
  “行嘛,到时候我可要好好的喝上几杯,你家孩子可是咱们村子里的骄傲,学习成绩一直很好。”邻居由衷的祝福。
  ......
  汽车在凤翔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biqivge.cc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