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百零九章:江南的靡靡之音_我家后门能到明末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两百零九章:江南的靡靡之音

第(2/3)页

力,卷土重来、死灰复燃。
  三十万军队,看上去有些少,但相对于如今这个大环境,已经足够了。
  征兵令下达,作为军参院代行参事的卢象升,忙的几乎不着家,恨不得吃住都在军参院的衙门中。
  军参院衙门,其实就在如今皇宫的大门外。
  和文参院面对面,坐落于东西两侧。
  距离近,孙杰也时常会向卢象升询问征兵情况。
  卢象升的能力不用多说,作为明末为数不多几个能做实事的人,自然处理的井井有条。
  孙杰可不像崇祯那样,设置众多掣肘以及障碍。
  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,要让事情更完美,就必须要学会放权。
  京兆府乃至整个陕西以及山西,全都被孙杰发下去的征兵令,刺激的热火朝天。
  和在明朝当兵不同,在孙杰这里当兵,象征着前途无量,象征着衣食无忧。
  别的不说,光是当兵时下发的那些安家田,就足以让很多百姓眼红。
  几乎每个征兵点,都被大量青壮包围。
  在孙杰的刻意引导下,“好男不当兵,好铁不打钉”的时代渐行渐远。
  一时间,颇有几分汉唐雄风。
  手中的地方大了,手里的人也多了,征兵时候的条件要比之前高上很多。
  几乎每个征兵点外都放着几个重量不轻的石锁,只有那些把石锁能举过肩膀的人才会被录取。
  这也只是初筛,后面还有长跑,力量等项目。
  所有的项目过关之后,才会被选入新兵。
  这只是一个开始,接下来便是为期五个月的新兵训练。
  新兵训练早已经有了现成的规章制度,除了必要的军事训练之外,几乎每天晚上还要进行一个时辰的汉字教学。
  军队战斗力的强弱,和识字率也有很大的关系。
  识字率越高,士兵素养越高,命令贯彻率也就越高。
  以后立功升迁,也不用担心士兵不认字的情况出现。
  在新兵期间,表现优秀的士兵,还会被录入大秦军校学习。
  除了第一期的那些学员能够接受孙杰亲自教导之外,后面这几期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。
  孙杰是大秦军校的校长不错,可现在并不会亲自教授学员。
  登基为帝之后,事情一天比一天多。
  军校那边有已经出师的人才,也能应付如今的局面。
  即便孙杰不会亲自教学,新兵们也已进入大秦军校学习为荣。
  进入大秦军校,就意味着他们正式成为军队的预备干部。
  以后,一旦立功受赏,他们的升迁速度最快。
  这种制度,直接打破了明朝军制的弊病,以军校养军官,然后在军参院的体系下升迁。
  直接把文武两途各自独立,孙杰通过掌控军校和军参院,来掌控军权,杜绝文人领兵的情况出现。
  和北方的积极备战不同,南方那边,进入夏季之后,脂粉气味也越来越浓郁。
  孙杰之前已经将秦淮河两岸毁的差不多了,可在杨嗣昌他们等人的默许之下,往日繁盛的秦淮河又回来了。
  虽然比不上以前,但也差不了太多。
  这些文人士大夫,永远都是寻欢作乐的高手。
  孙杰解救的速度,远远比不上他们奴役的速度。
  除非将他们这些人彻底消灭,不然,这一情况无法从根本上改变。
  空气中的脂粉气味越来越多,秦淮河上的画舫也渐渐增多。
  河面上泛着一层薄薄的腻光,那是姑娘们卸妆之后的胭脂。
  杨嗣昌坐在一家画舫中,窗外是清波泛起的秦淮河,阵阵清风吹来,伴随着画舫当中的琴音笛声,杨嗣昌端起酒杯,一饮而尽。
  “真好,这日子真舒坦!”
  杨嗣昌一脸笑容,似乎北方和他已经彻底没了关系,在这温柔乡当中,也渐渐的失去了往日的志向。
  尽管以前他并没有多少志向,可也要比现在强上不少。
  坐在他对面的是被他招揽过来的郑芝龙,饶是这个自认为已经见惯风雨的海上大将,也不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biqivge.cc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