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二章:又是一场腥风血雨_我家后门能到明末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一百六十二章:又是一场腥风血雨

第(1/3)页

  这一消息,也在很短的时间内,传到了孙杰那边。

  刚刚得知,孙杰便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。

  当着西安府城中的守军把官服和官印烧的干干净净,目的不言而喻。

  魏国公府的书房中,孙杰看着梁五发过来的电报,嘴角微微上翘。

  杨临站在孙杰面前,  一脸疑惑的说道:“大人,孙大人乃是朝廷命官,更是封疆大吏,突然来这一遭,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。”

  也难怪杨临会这样想。

  孙传庭是谁?

  那是朝廷的封疆大吏,是山陕巡抚,执掌山陕两省军政民务。

  换句话说,  他在朝廷那边有着光明的前途,  为什么要拉下身段,跑来投靠孙杰呢?

  这不符合常理,更不符合逻辑。

  梁五也没在电报中细说这事,只是说了一个大概。

  只看电报上面的内容的话,孙杰也不明白孙传庭到底出于什么样的原因。

  也不是一点头绪都没有。

  现代有个人说过,员工要跑的原因无非两个:受欺负了,待遇不够。

  孙传庭在京城那边几乎没有什么待遇可言,从领兵开始,朝廷就没支应过一分钱的军饷。

  苦难的日子都过来了,不至于现在忍受不了。

  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了,受委屈了。

  也想不明白,到底是遇到了什么样的委屈,竟然能让这个对崇祯忠心耿耿的官员此时倒戈。

  要知道,历史上的孙传庭可被崇祯扔到监狱里“生活”过一段时间。

  遭受如此大难,被放出来后,  愣是什么怨言都没有,提着刀子就杀流贼。

  活生生的拼死在战场上。

  这得多大的委屈,  才能就此倒戈。

  这是一个悲情人物,现在能归顺,  倒是避免了这种惨事的发生。

  “这种事情,很难问清楚,不过,像这种人,要是做出这种事,那就证明无法挽回了。

  至于诈降,这种可能微乎及微,局势对他影响不大,加上他身份敏感,没有必要来这么一遭。”

  孙杰说着自己的看法。

  “行了,咱们也别乱想了,目前还是赶紧把金陵城中的事情做好吧!”孙杰看向杨临。

  ......

  进入夏季后,江南的雨就像是胭脂香味一样,浓浓淡淡,飘飘散散。

  总是下不干净,总是看不到晴空。

  走出街道三两步,一场雨又落在了地上。

  “咔哒!”

  跟在孙杰身后的陈虎,把手中的自动伞摁开。

  伞面很大,遮住了孙杰以及陈虎。

  杨临走在孙杰旁边,  手中拿着孙杰发给他的折叠伞。

  平时对这伞珍贵的紧,时常拿出来保养。

  生怕被雨水浸湿,甚至还用油纸贴住了伞面。

  看着杨临伞上那黯淡的油纸,孙杰道:“不过一把伞而已,何以如此珍视?平常使用物件,若是坏了,随时补充便可。”

  杨临嘿嘿一笑,打着哈哈,说着一些客套话。

  这可不是一把普通的伞,这可是孙杰赏赐下来的伞,是未来皇帝赏赐下来的伞。

  上面带着龙气,普通的伞能比较吗?

  这东西,甚至还能当传家宝用。

  说难听点,就这么一把伞,远超这个世间大部分宝物。

  “大人,有时间了,您在这伞面上留个印戳吧,好让属下沾沾福气!”杨临看向孙杰,小心翼翼的说道。

  “行吧,以后,在伞面上戳十几个印戳!”

  孙杰随口说道。

  既然他愿意,那就成全他。

  毕竟,除了陈虎三人之外,杨临是他在西安府最先认识的人。

  这几年一路走来,兢兢业业,没有犯过任何错。

  雨打在伞面上噼里啪啦,打在街道上哗啦哗啦。

  听在不同人的耳朵中,便是不同的声音。

  孙杰听起来,不觉得烦闷,倒是别有几分情趣。

  听在城中百姓的耳朵中,便是这世间最平常不过的声音。

  听在士绅们的耳朵中,没来由的多了不少烦闷。

  孙杰的脚步停在了一家略大的宅院前。

  这是一个举人的家,大门敞开着,几个穿着蓑衣的下人,抬着府中的东西,往外面搬运。

  一个肥头大耳的中年举人,撑着油纸伞,站在门外,大声的呵斥着:“快点,把这些金黄之物全都搬出去,尽快送给大人,莫要耽搁时间!”

  孙杰看向那个中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biqivge.cc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