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二章:暴动?!_我家后门能到明末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一百五十二章:暴动?!

第(3/3)页

,自己这些普通小民,去了就是个死。

  一个中年书生出现在道路尽头,脸上有几分慌张和忐忑。

  众人的目光全都放在了他的身上。

  “刚才那话是你说的?!”

  杨临指着他,质问道。

  这人见躲不过,索性“仗义执节”。

  “没错,正是我说的,你待如何?!”中年书生中气十足。

  “抓起来,待会算账!”

  杨临懒得和他废话,直接让人把他抓起来。

  看着跑过来的士兵,这人有些心虚。

 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,他竟然在那里大喊:“在下江南复社张溥,尔等丘八意欲何为?

  国朝养士两百余年,仗义死节就在今日,你们待如何?!”

  不说还好,一说便引起了孙杰的注意。

  “今天怎么把这么多的牛鬼蛇神炸出来了,来了一个钱谦益,又来了一个张溥!”

  孙杰看向张溥,一脸古怪。

  如果是其他人的话,孙杰可能还会好奇这人哪里来的胆子。

  张溥的话,就正常多了。

  这是一个喜欢铤而走险,搏功名的人。

  于天启四年开始结社评论时政,博得名望,起初取名为应社(科举应试小组),后来改为复社(科举重考小组)。

  说难听点,这个复社起初就是一个类似于现代的复读班的机构。

  一群落魄书生的苟且之地,一群落魄书生的遮羞布。

  成员最多时高达三千余人,天启六年参与苏州抗税暴动,撰写《五人墓碑记》,臭骂天启。

  还没参加过科举,就已经干出了无数大事,从组织暴乱到冲击衙门,还有纵火烧城之类。

  后来,随着复社的日益壮大,本来只是依附于东林的一个团体,后续竟然超越了东林,甚至不受掌控。

  张溥还干过坐于江南,遥控朝廷时政之事。那个周延儒,曾被他拿住把柄,以此为要挟。

  说难听点,这世上就没有他不敢干的事。

  看着眼前的张溥,孙杰很快便想通了这一切。

  “原来是这个铁头娃,怪不得这么勇。只可惜,我不是朝廷,更不是魏忠贤。

  既然你要出头,说不得要拿你开刀!”

  孙杰看向杨临,喝令:“拿下他,活捉!”

  杨临不认识张溥,就算认识,也只会听从孙杰的命令。

  “得令!”

  杨临朝着孙杰拱手抱拳,当下就带着十几个士兵朝着前面而去。

  “公子,我们来了!”

  就在这时,几个奴仆从张溥后面跑来。

  在奴仆后面,是乌泱乌泱一大片的生员。

  他们身穿襕衫生员服,头戴浩然巾。

  “没想到,明末江南一大害,竟然被我给遇上了!

  看看是你们的骨头硬,还是我的刀硬!”

  孙杰自然认识他们的服装,脸色渐冷。

  明末的生员,是天下一大害,从万历年间就开始了,万历皇帝甚至还下过旨意禁止生员结社,可没啥用。

  江南承平百年,人口暴增,生员的数量也暴增。

  可科举一个萝卜一个坑,这些人考不上,只能相互勾结,牟取利益。

  这些人平时正事不做,不事生产,一个个的只会结社,抨击朝廷,抨击社会,动摇根基,甚至还鼓动抗税。

  江南屡次抗税,都和这些人有关。

  “先生,我们来了!”

  “先生莫怕,我们来了!”

  “先生……”

  那些生员迅速站在张溥身后,就像是一堵墙壁一样。

  周围围观的百姓一看这些人来了,一溜烟全散了。

  这些百姓也怕这些生员,这些读书人什么事不敢干?

  说难听点,他们可比衙门里的皂吏狠多了。

  被他们盯上,不死也要脱层皮。

  张溥回过头,朝着这些生员挥了挥手,面带笑容。

  脸上的忐忑和慌张消失的一干二净,只剩下从容和自信。

  “诸位,我江南之事,应当我江南之人治理。

  今有贼人为非作歹,该如何?!”

  张溥一句话,就把这些人煽动了。

  “逐出江南,磕头谢罪!”

  “逐出江南,磕头谢罪!”

 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,竟然成了海浪,一浪高过一浪。

  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biqivge.cc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