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五章:趁着过年狠捞一笔_我家后门能到明末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六十五章:趁着过年狠捞一笔

第(3/3)页

是啊,是一个让我看不清的人,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人,独特的有些不敢想象!”

  ……

  斗转星移,三天后,孙杰和刘江河签了合同。

  第一笔钱也给刘江河打了过去,不多不少,三千万整。

  按照刘江河的说法来看,这三千万,差不多能支持三个多月的时间。

  为了以防不测,孙杰专门交代了一下范小鹏,留了一些钱,避免刘江河那边不够用。

  短期来看,孙杰的这个生意不太好,没有什么产出。

  但长远来看,利大于弊。

  想要在明末那边发展工业,缺不得这种人。

  院子的一个仓库中,孙杰随手一指,一扇金门出现在眼前。

  愈发熟练,如臂指使。

  速度很快,将那些工具全部唾沫。

  至于那些糖,不用太过着急,等到了西安府那边再过来搬运也不算迟。

  日悬于高山之上,光亮万丈。

  但,就好像失了温度,没有几分气力。

  北风呼啸,天气寒冷。

  小冰河之下,寒冷且干燥。

  当金门消失的时候,孙杰和那些机器,出现在原地。

  身体微微有些发冷,这里比现代冷多了。

  卷紧身上的衣服,埋头赶路。

  不久,一大批俘虏出现在这里,搬运着这些机器回去。

  机器数量不少,分给那些百姓以后还剩下很多。

  又不是一人一个,按照一家一户来算,当然充足。

  把机器发给他们,然后再详细的给他们解释,教授。

  这些东西也不难,也就三两天的时间,百姓们学的差不多了。

  孙杰给他们定了任务,明年一月之前,把所有的土豆,除过种子之外,全部加工成粉条储存起来。

  粮食,是百姓的命根子。

  按理来讲,这些百姓是孙杰的佃户,但孙杰这里非常通融。

  田地出产的粮食,理论上全部归孙杰所有。

  但百姓日常吃用,不受限量,只要不浪费,能吃多少就吃多少。

  耕种田地,也不需要交地租。

  这是很早之前定下来的规矩,暂时用起来倒也可以。

  但以后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多,人口越来越多,将会进行更换。

  孙杰心中已经有了大概的想法:

  所耕种的土地,前两年为孙杰所有,百姓乃是佃户,耕种出产归孙杰所有,和之前一样,吃用不限。

  两年之后,归百姓所有,产出粮食,按照三十税一进行交税。可折现,也可实缴货物。

  当然了,具体内容不止这些,只是一个初步的想法,以后还会重新核定以及增减。

  天也一天一天的冷,马上就是十二月了,只要进入十二月,距离崇祯十一年就更进了。

  驻地的事,在王笔以及陈虎他们的治理下,也变得井井有条。一切都往更好的方向发展。

  十二月后,将是新年,虽是灾荒之年,但地主权贵们也会采买大量货物。

  俗话说,年前不狠捞一笔,年后后悔莫及。

  孙杰带着赵大顶以及二三十个随从,去了西安府。

  ……

  月出于东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之间。

  秦商会馆灯火通明,其乐融融,一派祥和。

  最大的那个房间内,孙杰和孙初文高坐主位。

  剩余商人,坐于下方两侧,皆喜笑颜开。

  “马上就是戊寅新年,正是我们赚钱的大好时机,诸位乡党,莫要忘了之前约定!当同心戮力,共为大事!”

  孙初文看着下方众人,笑呵呵的定下了腔调。

  “是啊,咱们秦商,以后定会越来越好!”

  “是极,是极,肯定会越来越好!”

  房间中满是赞美称赞之言。

  几家欢喜几家愁。

  秦晋之好,素来已久。

  不过,这天下早已礼崩乐坏,利益当道,逃不出一个“利”字。

  从陕西往东,过了黄河便是山西。

  山西首府太原城内,晋商产业林立,也有着和秦商会馆一样的晋商会馆。

  不过,晋商会馆却是愁云惨淡。

  大红灯笼倒也挂满了整个院落,只是,再鲜艳的颜色,也无法掩盖满园的寂冷。

  月光撒在阶前,更显凄惨!

  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biqivge.cc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