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3、第 123 章_攻玉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123、第 123 章

第(2/3)页

同小可。

        好在点住了几处大穴,及时把毒素逼住了,蔺承佑抖出银链,施咒让虫子化为本体。

        锁魂豸最讨厌给人清毒,但许是感受到了主人的那份焦灼,这回它痛痛快快缠到滕绍的伤臂上,大口大口吮吸余毒。

        每吸出一点尸毒,就需耗损一点本体和主人的功力,不知不觉间,锁魂豸一身银鳞泛出青灰色,蔺承佑的头上也布满汗珠。

        滕绍吃力地抬起另一只胳膊,试图阻止蔺承佑:“世子切莫伤了己身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将军莫要担忧,不过中了点尸毒,清清毒就好了。”话说得轻松,但蔺承佑心里清楚,如不尽快将滕绍的尸毒除净,那伤口会慢慢溃烂全身,不出十日,滕绍必然毒发身亡,青云观藏了几味灵草,用来解尸毒有奇效,但因为极其罕有,别处是寻不到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为今之计,只有尽快护送滕绍回长安施行药浴,蔺承佑越想越焦心,留下锁魂豸继续为滕绍吸吮尸毒,自行下车安排。

        平叛之征大获全胜,将士们归心似箭,蔺承佑留下刘秀林和陈文雄等几位大将善后,嘱咐他们安抚好蔡州城的百姓,然后依照原来的安排,率领两军将士回京领赏。

        安排好这一切,蔺承佑点了一支急行军和四匹千里马,与陆炎一同护送滕绍回长安救治。

        车上,滕绍精神头还算不错,但气色又差了几分,蔺承佑近前察看,不由浑身一僵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不在车上时,滕绍应该是无意识翻了个身,这一动,就露出了前襟领口的里衣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只有一角,但能清晰看见上头画满了密密麻麻的符箓。

        蔺承佑如堕冰窟,忙掀开滕绍另一只胳膊上的衣袖,没看错,那是遁甲缘身经,怪就怪在上头的文字全是倒着写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一种罕见的自我惩罚之术,穿上此衣之人,死后会魂飞魄散永世不得轮回。

        蔺承佑震骇地看向滕绍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世子不必惊讶,这是滕某自愿穿上的。我——早料到自己会出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滕将军——”

        滕绍勉强牵动嘴角:“世子是不是也担心滕某会出事?可今晚的事世子也瞧见了,哪怕滕某自己也尽力躲避危险,该来的还是来了,这伤势非同小可,我未必能挺得过去,我心里早有准备,所以事先就把这件衣裳穿好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滕将军,你知不知道这是逆写的遁甲缘身经!”

        滕绍闭了闭眼:“滕某……知道。只有这样,我的玉儿才有一线生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蔺承佑喉头忽一涩。

        滕绍微微一笑:“世子如此担心滕某的安危,是不是早就猜到了真相。玉儿她——和我一样,都身中错勾咒。被人下咒时我年已四岁,故能侥幸活到成年,玉儿因在娘胎中就落了咒,断然活不过十六岁——”

        蔺承佑更住了,虽然早就知道了真相,但滕绍眼中那深渊般的绝望,仍让他胸口酸胀莫名。

        迟滞片刻,他哑声道:“是因为南阳之战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这话狠狠刺痛了滕绍,滕绍颤抖着闭上双眼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些苦痛的回忆,就这样浮上了心头。

        三十多年前,胡叛猝然发动兵变,以犁庭扫闾之势,接连攻陷河北诸郡县和洛阳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夕之间,神州震荡,狼烟四起。

        攻陷洛阳后,叛军紧接着进抵灵昌,兵锋直指河南要塞——陈留,河南全线告急。

        滕绍的父亲滕元皓本在京中担任左武卫大将军,却在前不久,因为得罪权相被贬至河南。

        叛乱发生时,他正奉命驻守南阳,身边带着两个儿子,却将妻眷和小儿子滕绍留在长安旧宅。

        惊闻此变,滕元皓让两个儿子带领将士们连夜对南阳一线的防御工事进行加固,自己则率领麾下部众前往支援陈留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倍道兼行,唯恐去得晚了,然而没等滕元皓的援军赶到,新任的河南节度使罗轩就因不堪抵挡叛军的猛攻,举城投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滕元皓惊怒不已,彼时朝纲混乱,朝政为奸相所把持,这位新任的河南节度使罗轩是奸相的某个远亲侄儿,此人胸无点墨不通兵务,阿谀谄媚的本事倒是比谁都强,据说他能如愿捞到河南节度使的肥职,只因此前为奸相觅得了一匹世间罕异的名驹。

        罗轩到河南上任后,因为忌惮滕元皓的威望和才干,屡屡找滕元皓的麻烦,但直至今日,滕元皓才知道这罗轩比他想得还要脓包,身为一方节度使,不说与叛军对峙一二,竟主动打开城门投降。

        灵昌、陈留相继失守,这意味着整个河南很快会成为胡叛的囊中之物。

        滕元皓愤懑地注视着陈留城上方的叛军旗帜,夕阳西下,他和身后两万援军的影子被暮光拉得老长,面对全面失守的河南,每个人的心境都是那样的仓皇和无力。

        滕元皓知道,眼下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南阳守将,纵算再不甘心,也已然无力回天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急忙率军撤回南阳,叛军昼夜行军,定会趁势南下,南阳一郡是由关中通往江南富庶之地的重要门户,为了保障帝国的后方粮仓,无论如何都要守住南阳。

        滕元皓刚率领部将赶回南阳,十几万叛军就追上来了,轰轰烈烈的守城之战,由此拉开帷幕。

        正当滕元皓连夜部署守城事宜时,突然意识到一个致命的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场叛乱来得太突然,城中囤粮不足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在一月前南阳城中尚有囤粮七万石,身为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,滕元皓知道粮食对南阳这样的要塞有多重要,自从来南阳上任后,一直有意积攒囤粮。

        可就在前不久,濮阳等地突然闹起了蝗灾和饥荒,新任的河南节度使罗轩唯恐朝廷责怪他吏治无能,非但不肯向朝廷求援,还将这消息隐瞒下来,又因怕饥馁的百姓们闹事,强逼着滕元皓借调五万石粮给濮阳等郡县。

        不久之后叛乱发生,这么短的时日内,南阳城根本不及将这五万石的缺口补上。

        剩下这两万石粮食仅仅能支撑一两月,城外叛军已至,再要运粮已经来不及。

        粮不够,如何与叛军抗衡?!

        滕元皓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主意,那就是将城中百姓沿密道送出去。与此同时,从密道外运些粮食进城。

        南阳历来是河南要塞,城中密道挖了足有十年,出口远在城南的数里之外,只要能走出密道,无论是去往谯郡等地,抑或是逃亡江淮,总比困守在一座囤粮不够的城池中要强。

        滕元皓当即下令,让部下指引城中百姓出城,并嘱咐优先护送孩子和女人出城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将士们与城外叛军浴血奋战时,百姓们的撤离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,短短十来日就遣散了近十万百姓,邬震霄等副将也悄悄从城外运来了近万石粮食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就在这时候,敌方援军发现了这条秘密通道,为了抢夺这密道,叛军将密道出口的百姓和士卒屠杀殆尽,滕元皓听闻此事,不得不抢先将密道封死。

        唯一的出城口没了,剩下的四千多名百姓只能留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好在又运来了一万石粮食,加上粮仓原有的两万石,收紧裤腰带总能挺过去。

        滕元皓一面沉着应战,一面耐心等待援军和补给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滕元皓万万没想到,此后的近半年,任凭叛军如何攻打南阳,朝廷都未给他派来一支援军。

        南阳城,像是被世人遗忘在了角落里。

        很长一段时日,滕元皓和两个儿子都处于消息封闭状态,直到有一日,他们从城外叛军将领的口中知道,关陇等地相继失守,朝廷分崩离析,百官仓皇逃命,没人顾得上位于中原一隅的南阳城。

        听到这消息,滕元皓虽然悲愤莫名,却没有绝望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相信,只要坚持下去,他和他的部队总会等来支援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抱着这样的信念,滕元皓继续死守南阳。

        为了攻下南阳,叛军相继调换了三名统帅,十来万叛军前仆后继,最后竟折损了一大半。

        相应地,滕元皓和城中将士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

        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作战中,南阳的三万精兵良将,折损得只剩下数千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关键是,城中的粮食也吃得一粒都不剩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到了这当口,城外的叛军们反倒不再焦躁,因为他们知道,南阳城已经陷入绝境,他们要做的,就是等滕元皓和其部下耗尽最后一丝力气。

        就在这时候,滕元皓派出去的一支敢死队冒死杀回城中,并为滕元皓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,附近的州县来了两支军马,一支是朝廷新派任的河南节度使刘觉,一支是前来支援河南的老将秦丰寸。

        刘觉已经到谯郡附近了,听说秦丰寸也在赶来的途中,敢死队已经向对方求援,相信不出半月就会来援军前来营救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滕元皓和将士们备受鼓舞。

        南阳城外的敌军或许也怕夜长梦多,开始发动猛攻。

        滕元皓和将士们抱着援军马上会赶来的信念,表现得比之前更加晓勇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守城将领们的殊死抵抗下,敌军又一次被击退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南阳城的将士却没有获胜的欣喜感,三万石粮食只坚持了四个月,早在几日前他们就找不到充饥之物了,城中的老鼠麻雀等活物被他们尽数吃光,连树叶和野草也拔得一干二净,有的将士为了果腹,甚至挖土来吃。

        滕元皓望着面黄肌瘦的将士们,心中油煎火燎,这样下去,不出两日南阳必定告破,那么他们此前所付出的种种努力,全都会化为乌有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所有人都知道,南阳城绝不能失守。

        叛军们眼馋的不是南阳城,而是南阳城后方的江南财赋重镇,敌方的铁蹄已经踏遍了北地和关中,假如被他们拿下江南,意味着他们将得到大笔粮饷和数不尽的财宝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一刻,江山社稷将正式改换门庭。朝廷的援军已到达了邻郡,只要再坚持些时日就好了,但将士们都已饿得拿不动兵器,如何坚持下去?

        思索间,滕元皓迟缓地将目光投向街巷中一位病弱的老人,城中囤粮不足,每人分到的粮食有限,不久之前,他还曾将自己的粮食主动分给这位老人,但眼下——

        老人病入膏肓,本就活不了几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滕元皓内心剧烈挣扎着,犹豫了许久,终于缓缓下了城池,走到老人身边。

        滕元皓回来的时候,脸上还沾着老人的血,他的脑海中,满是老人从惊讶到恐惧,继而变为怨毒的眼神。

        那目光像一支毒箭,深深扎中了他的心。

        滕元皓木然告诉自己,以那些胡叛的惯有作风,南阳失守的那一日,江南诸镇的百姓会面临灭顶之灾,到时候死的不仅是南阳城中的这些将士和百姓,而是数十万百姓。老人、女人、孩子,健壮的,年幼的……

        那将是一场巨大的浩劫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有这样想,滕元皓心里才能好过点。

        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,战士们早已饿绿了眼睛,这种事只要开了头,就再也收不住了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就这样,南阳城又苦苦支撑了两个月,滕元皓等人心中的信念,就是刘觉和秦丰寸一定会前来支援他们。

        但直到两个月后,刘觉和秦丰村都没派出一支援兵,滕元皓回想上回死士所说的话,朝廷指派了两位节度使,分别由两位宰相推荐,一个在河这头,另一个在河那边。或许两人都忙着夺回洛阳,并不想分兵给南阳,尤其是守在南阳城外的叛军足有十万之众,要驰援就得抽调大批兵马。

        军士们听到这消息,心底的信念终于开始动摇。

        江山社稷已经濒临绝境,这几个朝廷派来的将领还忙着打自己的算盘。

        滕元皓却鼓舞士兵们说,即便是为了守住江南门户,刘觉和秦丰寸也不会坐视南阳危亡的。刘觉或许正全力攻打洛阳,秦丰寸兴许刚到临郡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南阳城已经又苦苦支撑了两月,将士们又一次开始忍饥挨饿,眼看城破在即,滕元皓为了向距离南阳最近的秦丰寸求援,连夜派邬震霄带领数十名骑兵拼死突出重围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这一去,邬震霄就没有再返回。

        城破的那一刻,滕元皓顶天立地毫无惧色,将士们却痛哭不已,并非怕,而是恨。滕将军铁骨铮铮,守城这半年,以卓绝的智慧和可敬的坚韧带领他们无数次击退敌军,哪怕朝廷派来一支援军,哪怕那只援军只有数千之众,他们也不会一步步走向绝境。

        直到被敌军砍下头颅,滕元皓仍凝视着长安城的方向,像在拷问,又像在沉思,但目光中的那份坚定,从头到尾没动摇过。

        回忆完这段往事,滕绍已是双眼猩红。

        蔺承佑的心情跟面色一样沉重,南阳之战的真相除了残忍,还透着无限辛酸。

        滕老将军一腔热血为国效忠,但直到临死那一刻都没能盼来朝廷的粮食和兵马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当年南阳城一破,淮南立即有另一支朝廷援军赶来了,这支部队足有四万之众,趁叛军尚在休整之际,一举夺回了南阳城。只要再坚持两日,滕老将军和其部将们就能获救,可惜这些事,滕老将军再也没机会知道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英雄流血不流泪,滕老将军是抱着遗憾牺牲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得知真相后,我常在想,当年换作是我守南阳城,我会怎么做?”滕绍声音暗哑,“一旦南阳失守,战火会蔓延大江南北,到时候遭殃的是数以十万计的百姓,平叛也会变得愈发艰难,但城中的四千多百姓又何其无辜?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,他们也想活下去,面对守城的将士们的兵刃,他们只能一个个被……整整两月,百姓们面临的那种恐惧和绝望,与身处炼狱何异。我想他们临死之前一定恨透了我阿爷,否则何以宁愿魂飞魄散,也要诅咒滕家的后人不得好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蔺承佑久久缄默着,四千多人的刻骨怨恨,化作了一股难解难消的强大咒怨。

        施咒成功的,绝不仅仅一人。落到滕老将军头上,祸及的是滕将军和滕玉意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论滕家后人愿不愿意,命运的绳索早已悄然锁住了他们的咽喉。

        即使改换命格,等待他们父女的,也将是一次次的“死于非命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忽然之间,蔺承佑的心口梗得很难过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件事,到底是谁的错?

        平生头一遭,他无法给出答案,这样一段椎心泣血的往事,这样一场惨烈至极的兵祸,哪怕他身处其中,恐怕也没资格评判对错。

        涩然思索了一会,蔺承佑将目光移向滕绍的那件里衣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滕将军是想将所有的咒怨都引到自己身上,所以才提前准备了这件逆写着遁甲缘身经的衣服?”他眼中有了然,更多的是悲凉。

        滕绍表情沉涩,俨然早已下定决心:“早此这次出征之前,就有高人卜出我会遭遇不测,就像玉儿‘前世’经历过的那样,我照旧会死于三十八岁这一年。弄明白错勾咒的真相后,我便开始设法为我和玉儿破咒,但有人告诉我,咒怨只有靠咒怨来化解,我死时穿着这样一件衣服,便会魂飞魄散无□□回,错勾咒只能影响三代人,如果我能一个人揽去最重的咒怨,落到玉儿身上的惩罚就会相应地减轻许多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说到此,滕绍闭了闭眼:“我跟蕙娘一样,只希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biqivge.cc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