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84章 登闻鼓
第(3/3)页
了。
皇帝停笔,道:“还说什么了?你如实说来,朕恕你无罪。”
小吏哆嗦了两下。
他们还把平时的怨气都撒了出来,辱骂宗室胡作非为,那些话他不敢复述。
陈御史道:“皇上,长公主欺压贡士的事已经在京中散播开,眼下贡士都还未离京,他们群情激奋,全都聚在贡院外,百姓也都赶了过来……皇上,京中民意沸腾啊!”
皇帝皱眉。
民意沸腾还可以引导,罚长公主禁闭就可以安抚人心,引发贡士集体告状,那就不是什么小事了。
皇帝吩咐总管太监:“你过去看看。”
总管太监应是,出宫直奔贡院。
此刻,贡院外人头攒动。
因为贡院是贡士们考试的地方,代表他们取得的功名,所以他们不约而同选择聚集到这里。
起初只有谢嘉琅和文宇认识的一些同乡朋友,后来赶过来声援他们的人越来越多。加上谢蝉和张鸿的运作,其他士子、年轻学生、看不惯长公主的百姓、游手好闲的三教九流和围观看热闹的人一波接一波涌过来,整条长街都挤满了人。
几个年轻书生站在人群前,大声疾呼:“古有世卿世禄制,父死子继,兄死弟及,后有察举制,有九品中正制……为官者必是世家大族子弟,上品无寒门、下品无士族,平民百姓一辈子都不能为朝廷所用,前朝开科举,以试策取天下士,不分士庶,贫寒之士也能位极人臣。”
书生朝着皇宫方向拱手:“我大晋开国以来,承继前朝科考制度,国朝重文治,科举取士不看出身,只看才学,我等平民,不分贵贱,只要刻苦勤学,也能报效朝廷,改换门庭,光宗耀祖。”
他说到此处,贡士们都一脸激动神往。
书生勃然变色:“可是有人不想看到我们这些寒门之士入朝为官!他们任意践踏我们的尊严,剥夺我们考试的机会!”
众人都捏紧拳头,跟着气愤起来。
一名贡士红着眼圈道:“我等寒窗苦读,闻鸡起舞,辛苦数年,就为了能在考试中一展才能,为朝廷所用,长公主和宣平侯世子为一己之私,任意欺凌贡士,我们只能忍着吗?那我们何必读书?不如老老实实当一个平头百姓,也省得白费光阴!”
贡士们听他语气凄然,愈加气愤,科举考试可谓大浪淘沙,他们都是煎熬多年才取得成绩来到京师的,谁甘心被这么欺侮?
“朝廷若不能公正处理此事,我们无颜回乡!”
“对,朝廷必须公正处理!”
“不得迫害谢嘉琅!”
书生继续声讨长公主和宣平侯世子。
眼看人越聚越多,有差吏过来劝说士子们离开。
士子们岿然不动。
朝廷以四书五经育人,以宗法治地方,每个人都被教导要仁义礼智信,要忠于朝廷,他们往往举全族之力培养子弟,或者几代积累才能出一两个有功名之人,科举考试是所有普通百姓改换门庭的希望,为了这个希望,他们头悬梁,锥刺股。
现在,权贵轻飘飘就能毁掉一个寒门世子考试的机会,他们怎么能甘心?!
他们任劳任怨,温顺恭敬,忠于君王,君王爱护他们吗?
老百姓就那么不值钱吗?
一名贡士站起身,洒泪道:“我家中贫寒,老母为供我读书,生生熬瞎了一双眼睛,我苦学多年,不敢有丝毫懈怠……”
另一名贡士也站起来,指指另外几人,道:“我们这些人是同乡,一起进京赴考,不管路上多么辛苦,大家依然手不释卷……我们这么辛苦,因为我们知道朝廷公正取士,知道朝廷不会辜负我们的辛苦!现在呢?”
有人说到激动处,嚎啕大哭,冲向贡院大门,差吏吓一跳,慌忙抢上前把人拦住,今天要是有人撞死在贡院,他们可以直接卷铺盖回乡了!
更多的差吏赶过来,驱赶围观的百姓,朝静坐的士子们施压,威胁他们不离开的话就把他们都抓去大牢。
士子们不为所动。
他们今天来不仅仅是为谢嘉琅和文宇,还为了他们自己,更为了全天下和他们一样的士子,今天他们就这么放弃了,来日会有更多士子被权贵欺凌,他们代表天下无权无势士子的脊梁,不能退缩!
一人带头背诵起文章,其他人跟着一起大声朗诵,声音一开始很杂乱,慢慢汇集成一道整齐的声音。
一道虽然莽撞、幼稚但是无比坚决的声音。
总管太监看到这里,心惊肉跳,连忙回宫禀报,将贡院前的情形一五一十说了,又道:“皇上,咱家打听过了,这两天长公主的事已经传遍了,街头巷尾都在议论。”
皇帝挑了挑眉。
总管太监察言观色,道:“陛下,长公主纵容世子,民间其实早有怨言,这次之所以引发众怒,都是因为他们怨恨长公主。”
御前亲卫问:“皇上,要不要派人去贡院驱赶那些鲁莽的书生?”
总管太监忙道:“不可莽撞。”
皇帝摆摆手。
他只当是一件小事,现在闹大了,那就往大了处理。
一边是天下士子的忠心,一边是三天两头哭闹的长公主,皇帝根本没有犹豫,他道:“宣谢嘉琅。”
在谢嘉琅入殿前,皇帝命礼部把谢嘉琅的考卷送过来。
太监总管早就猜到皇帝要看考卷,已经备好,立刻送到案前。
皇帝看完考卷,颔首道:“难怪敢状告长公主,字如其人,文章也如其人……可惜,错过了殿试。”
太监来报,今年的主考官求见,皇帝示意让他们进来。
几位主考官都一脸愁容,今年还好没有落第士子闹事,殿试的名次出来,也没有什么异议,可是谢嘉琅因长公主的缘故缺考,他们没遇到这种情况,不知道该怎么处理。
是让谢嘉琅明年再考,还是让他补考,重新评定名次?
主考官各持己见,拿不定主意。
皇帝道:“等朕见了谢嘉琅再说。”
主考官告退。
此时天色已晚,太监赶到衙署时,官差们愕然地道:“谢嘉琅已经被带走了……”
“谁带走的?”
“指挥所的人。”
太监冷笑,长公主这是打算把人劫走?威逼谢嘉琅撤回状子?
“把人追回来!圣上召见谢嘉琅,何人敢拦?”
跟着太监出宫的是亲卫,全都是世家勋贵子弟出身,常和杨硕宗打架的,二话不说,催马追赶。
指挥所的人刚带着谢嘉琅出去,还没来得及威逼利诱,亲卫堵了上来,怒骂道:“圣上要召见贡士,你们好大的狗胆,连贡士都敢劫?”
众人只是听命行事,反抗了几下,一溜烟分头散了。
亲卫带着谢嘉琅入宫。
皇帝已经看完谢嘉琅的文章和状子,他以江州士子的身份状告杨硕宗在当地的恶行,还列数了杨硕宗在其他地方的罪状,皇帝问过总管太监了,都属实。
陈御史和朝中一些官员听说士子聚集在宫苑闹事,知道时机不可错过,纷纷将平时收集的长公主、杨硕宗罪状全都送了过来。
不过一个时辰,皇帝案前告状的奏疏已经堆满了。
皇帝粗看了一遍,问总管太监谢嘉琅的出身,年纪、品性、师从何人。
总管太监将调查来的谢嘉琅的生平一一说了,连他从宗族除名的事也说了。
皇帝看着谢嘉琅的文章,低头沉吟。
太监通报,谢嘉琅入殿。
皇帝抬起眸子,仔细打量谢嘉琅,看他虽然神色憔悴,但挺拔如松,眼神清亮有神,心里暗暗称许。
“你走近些。”
谢嘉琅往前走了几步,立在御案前。
皇帝先不提长公主的事,道:“谢嘉琅,你状告长公主和宣平侯世子,朕已知悉。你错过殿试,实在可惜,朕决定破例一回,让你补考,重新排定殿试名次。”
总管太监脸上闪过一道诧异之色。
殿中还有一些随侍的官员,个个都惊讶地看着谢嘉琅。
众人的注目中,谢嘉琅拱手,从容道:“皇上,国有国法制度,科考制度已定,学生确实错过殿试,虽圣上怜爱,但制度不可废,不应破例补考。”
殿中诸人目瞪口呆。
皇帝看着谢嘉琅,脸上看不出喜怒。
殿中安静下来,众人噤若寒蝉。
唯有总管太监抬起眼睛打量谢嘉琅,对他刮目相看。
皇帝要为谢嘉琅破例,谢嘉琅当场谢恩的话,那长公主的罪过就轻轻揭过了,现在谢嘉琅宁愿放弃补考也要遵守制度,那么,长公主和宣平侯世子的罪状,也该国有国法……
沉默中,皇帝道:“宣刑部侍郎。”
总管太监心头凛然,应是。
很快,一道道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贡院前。
皇帝召见谢嘉琅,命刑部彻查宣平侯世子的案子。
皇帝下旨严词斥责长公主,剥夺长公主的尊号,命其闭门思过,等案子查清再做处置。
皇帝命驸马释放文宇,驸马纵容妻子,当场解职,命其归家思过。
贡院前,老百姓送来一盏盏灯火,陪贡士一起静坐。
礼部官员亲自到贡院前向贡士们解释,朝廷绝对不会允许任何人破坏科考制度的公正,宗室欺凌贡士,皇上照样严惩不贷,绝不姑息!
众人朝着宫城方向山呼万岁。
礼部几位官员安抚好贡士,抹把汗,登上马车。
帘子放下,礼部侍郎笑道:“今年的状元、榜眼、探花还没出风头呢,风头就全让谢嘉琅给抢走了,经此一事,他名闻天下,朝野震动,这可比名列甲科还要实惠。”
“不止呢。”另一个侍郎道,“皇上宣召谢嘉琅,问完话,看了他的文章,留下他在勤政殿说话,听宫里的口风,皇上有提拔谢嘉琅的意思。”
几人对视一眼,笑而不语。
长公主得罪的人太多,这一次激起民愤,朝中官员都在火上浇油,几个御史争着弹劾长公主,要把功劳揽过去,刑部这一次不会敷衍了事。
圣上呢,不过是顺势为之,就一举笼络了天下寒士。
几人都明白,这一次闹得这么大,绝对有人推波助澜,张鸿那一帮和杨硕宗有仇的勋贵子弟就跳得最欢。
贡院的贡士都离开了。
马车的车厢里,谢蝉心中的大石落地。
利用民意,也要防着事情不可收拾,在事情没解决之前,她不敢有丝毫放松。
车帘被人掀开,张鸿跳进车厢,“后面的事我看着,九娘,你可以放心回家了。你兄长今晚可能回不来,皇上把他留下了。”
谢蝉长舒一口气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biqivge.cc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